采样两万亩农田,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绿色智能肥料增产又减排_每日速读
2022年,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与云天化公司开展合作,研发了一款绿色智能肥料,这款肥料能够与作物的生长情况相匹配,提供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养分。科技小院的师生基于这款肥料进行了田间实验,并研发出水稻绿色生态优化模式。
实验结果证明,相比于传统种植模式,水稻绿色生态优化模式实现氮、磷肥减少使用10%和55%;水稻亩产达808.8公斤,比常规种植增产31.7%,每亩总增收1590元;磷和COD径流降低50%以上,实现高产高质、绿色高值和污染减排等多目标的协同。
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徐玖亮
(资料图片)
由于去年的成果比较显著,我们在整个流域内进行了两万亩的推广。今天我们就带领科技小院的学生开展土壤养分测定,在两万亩的推广田中进行精细化取样,根据取样化验情况进一步优化方案,希望把我们的绿色生态优化模式在整个洱海流域内进行推广。
3月16日,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拿着取样工具,来到使用绿色智能肥料的推广田进行土壤样本采集。此次取样覆盖了大理市、洱源县各一万亩推广田,科技小院师生以100亩为一个取样点,共设置200多个取样点,预计花费一周时间完成取样。
此次样本采集将为绿色智能肥料研发提供数据支持,助力绿色生态优化模式的进一步优化、推广。
科技小院基于洱海土壤、气候特征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,已经创制出烤烟、玉米、油菜、蔬菜等农作物的绿色智能肥料产品,并通过长期研究、实践,建立了洱海流域水稻绿色有机、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、控水高效利用三大模式。相比于传统耕作模式,减少氮肥使用10-48%、减少磷肥使用44-55%,节水42-45%,增产12-38%,降低氮磷径流30%以上;建立烤烟绿色种植模式,相比于传统耕作模式,减少氮肥使用40%、减少磷肥使用25%,增产5%,降低氮磷径流24%以上。
水稻绿色生态优化模式在方案不断优化后,并实现推广也将成为洱海保护、农民增收的又一绿色种植模式。
农田种植产量高了,污染少了,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,大理市正在向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,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的道路上不断前进。
记者:韩玉婷 谢华新
编辑:张辉
值周:胡亚玲 张辉
主编:李胜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