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湾江边常有一群人“嘟嘀碟”,年轻人还能免费学 速看
每个天气晴朗的上午,玉林城区清湾江公园都会响起锣鼓声和唢呐声。一群喜爱玉林八音的老年人自发聚在一起演奏,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。这群老年人自称是“清湾江八音队”,在清湾江公园里演奏已将近10年。
八音队员已发展到近60人
在“清湾江八音队”中,今年76岁的卢三最早在清湾江公园里吹唢呐。10年前,他独自在清湾江边吹唢呐,声音高亢雄壮,刚中有柔、柔中带刚,很快就引来了也爱好八音的梁惟农等人。他们有的喜欢敲锣、有的喜欢打鼓,每天自发到清湾江边吹吹打打,尽情享受着玉林传统八音的艺术魅力。“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八音基础,年轻的时候就喜爱八音,现在老了,空闲时间多了,就玩八音取乐,同时也彼此取长补短、互相学习。”卢三说。
(相关资料图)
时间长了,来清湾江公园演奏八音的老年人越来越多,于是,梁惟农给他们这个团队取名为“清湾江八音队”。近几年,清湾江八音队”已发展到近60人,有的队员还来自北流、陆川、兴业等县(市、区)。每天早上,有时演奏的队伍只有三五人,有时多达二十几人。“我们很多人彼此都不知道名字,也没有对方的电话、微信等联系方式,是八音把我们聚在一起。”卢三说。
遇到锣鼓、凳子坏了,老人们就自掏腰包购买补上。文化部门退休干部王东是“清湾江八音队”的忠实听众,只要有时间,他都会到清湾江边欣赏大家的演奏。听说“清湾江八音队”要购买乐器和凳子,他抢着要捐钱,说是当作购买长期欣赏大家演奏的“门票”。
老人们对年轻队员倾囊相授
玉林八音又称桂南八音、吹笛儿、吹六笛,以鼓、锣、钹、笛、箫、弦、琴和人声组成,是玉林流传的一种汉族传统吹打乐,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玉林有“宁可少摆几席酒,冇能缺少一台吹”的说法,这里的“吹”指的就是玉林八音。
近几年,有好几位年轻人慕名加入“清湾江八音队”,这让老人们很是开心。为了这门传统文化后继有人,他们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人。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玉林八音,一位人称“陈十五”的老人还在抖音平台上传视频宣传玉林八音,并在家里免费教年轻人学习玉林八音。
玉林人在结婚、迎娶、建新房、入伙、祝寿的时候,都喜欢请上一桌八音队让气氛热闹起来。“清湾江八音队”的不少队员在各自的社区和村庄也有自己的八音队伍,每逢有人请他们去“吹日子”,他们都很乐意参加。
每次在清湾江边演奏曲调优美嘹亮、风格热烈的玉林八音后,老人们都感觉既满足又快乐。“有了玉林八音,生活减少烦忧。”他们笑着说。
采写 | 记者 刘赛
责编 | 蒋西河
校对 | 胡宗梅
审核 | 陈 瑜
监制 | 邹焕钧
关键词: